阅读历史 |

第 125 章 看破(2 / 2)

加入书签

康熙的感受跟太子差不多,皇后身上一定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很好奇,却不敢探究。

也不想被人探究。

外国使臣觐见,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在他面前必须说汉语,根本用不到外语。

康熙学外语,不过是为了能看懂洋人的书籍。确实可以找人翻译,但翻译过来的文字总归是经过了人为加工,远不如原汁原味的好。

所以皇后会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还不止一国语言,他是不是也该学起来。

哪怕只是为了给皇后打掩护。

郝如月考校小七只是一时兴起,考校完才发现暴露了。

在后世学一门外语都并非朝夕可成,更不要说古代。

坤宁宫确实有几本国子监印发的外语教材,可郝如月清楚,学外语,尤其是

口语,只看几本教材远远不够。

如果她没有出国留学和工作的经验,不曾把外语当成工作语言,根本不可能说出一口流利的外语。

所以五阿哥去国子监学习之后,她才给皇上提建议,允许传教士去国子监教书,并且开放国子监的部分课堂,带外国使臣参观,给外语科的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外国人的机会,避免学成“哑巴”外语。

道理她都懂,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警惕心在一点一点消失,有时候说话做事都不过脑子,就很吓人。

比如她的外语是跟谁学的,从什么时候学的,为什么口音如此纯正?就像刚刚小七给出的评价,比传教士说得还好听。

不知道是因为牛痘,还是与解除海禁有关,这几年来清朝传教的人特别多。

康熙本人很开明,哪怕被后世诟病,也都是在诟病他最后执政的那几年。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执政的前期和中期,在开明这一块,至少清朝的皇帝无人能及。

有人来清朝传教,康熙照单全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用的留在身边当顾问,没用的放出去等着被同化。

皇帝开明,有极强的文化自信,兼容并包,所以愿意来清朝交流的人越来越多。

其中就属传教士最多,哪国人都有。

去国外留学过的都知道,不光中国人说话有口音,外国人的口音更严重。

教五阿哥和小七的那些个外教,有法国人、西班牙人,还有意大利人,就是没有英国人。

皇上却要求国子监的外语从英语学起,这就悲剧了啊。

穿越前郝如月在美国留学,在美国工作,学的是美式英语,平常用的也是美式英语。

虽然不是标准的伦敦音,但美式英语也很好听,听惯了会感觉比伦敦的发音还好听。

即便国子监有英国的传教士授课,郝如月这口音也对不上。

更愁了。

果然她这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露出破绽,还被大阿哥直接问了出来,幸好太子机灵,暂时帮她糊弄过去。

大阿哥好糊弄,太子却是个有城府的。

在外人面前,太子会保护她,可郝如月知道,太子心中必然也打了一个问号。

不过与孩子们相比,坐在她身边的这个男人才是最要命的存在。

脑子聪明,阅历足,城府深,记性还格外地好。

如果他把之前自己一次一次扇动小翅膀的事件串联在一起,他会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郝如月根本不敢想。

就在郝如月搜肠刮肚编理由的时候,男人的一句话直接帮她解了围。

他说什么?

跟他学的?

小五刚刚还吐槽,说他的口语带着大碴子味儿呢,郝如月心里吐槽,眼圈却莫名发热。

他应该想到什么了吧,毕竟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哪怕她再小心,也不可能抹掉所有蛛丝马迹。

特别她还是个闲不住的,看不过眼了总要管管。

越管越多,马脚也会越多。给九阿哥治病的时候,郝如月隐约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却迟迟没有想好怎样应对。

也没想这一天会来得这样快,这样猝不及防。

更没想到她所有的担心,都因为这个男人的一句话烟消云散。

“五台山还有多远?”她就是眼窝浅,不说点别的,大概率要哭出来了,胸臆间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满到发涨。

男人将视线从她身上挪开,移向窗外:“还有一天的路程吧。”

“去那边做什么?”郝如月按了按眼角,抱紧刚刚还到处乱扑,转眼就被马车摇得昏昏欲睡的小七。

小七困了,小六也揉起了眼睛,被皇上一把捞起,抱在怀中:“去找一个人。”

“找谁?”

“先帝。”

听到“先帝”两个字,郝如月怔住,把泪意都吓了回去:“先帝真出家了?”

清宫四大谜团,孝庄太后是否下嫁多尔衮,顺治是死了还是出家了,雍正如何上位,以及乾隆亲妈是谁。

第一个不敢问,第三和第四个在这一世大约不会存在,第二个谜团就要在她眼前揭开神秘的面纱了吗?

“不知道。”男人垂下眼睫,声音发沉,“只是听到一些传言,朕派人找过,找了好多年,都没找到人。”

好吧,跟她一样,全是道听途说。

五台山之行注定无果,看来先帝真是病死了,没有出家。

十月末的五台山已经很冷了,康熙将孩子们留在马车里,也没让侍卫跟着,他独自带郝如月爬上了山巅。

“倘若有的选,你是不是根本不会进宫?”凛冽的山风吹起男人身上的斗篷,猎猎作响,可他看向自己的眼神格外炙热。

郝如月没着急回答,而是张开双臂,迎着山风,用力喊了一声。

宣泄完,她才看向他,朝着他点头:“我不喜欢皇宫里的四角天空,更不喜欢像只金丝雀一样被人养在笼中。我想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吸纳天地灵气,飞升成仙!”

最后半句,纯属胡扯。

郝如月没忘记自己是皇后,更没忘记康熙是个爱吃飞醋的,可不敢说出自己刚穿过来时的梦想。

在江南包一个山头,建一座宅院,后院堆着她的金山银山,前院住着一众美男,任她左拥右抱,纸醉金迷。

十几年过去,现在的她空有金山银山,却没有山头,没有宅院,身边只有一个美男,还不是完全只属于她的。

亏,实在是亏。

但想到太子、小六、小七,和宫里那些孩子,郝如月又觉得好像也还行,不算混得很差劲儿。

连臣妾都不用了,可见有多放飞自我,康熙看着她笑:“我也不喜欢住在宫里,我也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你有成仙的法子吗,教教我?”

都不称朕了,反而让郝如月感觉亲切:“那你得先教我外语。”

康熙一怔,笑得好大声:“行,回去我试

试把口音改一改。”

刚刚还被五阿哥吐槽过,他都记着呢。

从山上下来,郝如月喝了风肚子疼,由着男人用大手给她揉肚子,心里却是暖暖的。

他应该是看出什么来了,但没问。

他不问,她为什么要说,难得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这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耗时两个多月,回来已近年关,两人都忙起来。

偏在这时,太皇太后又病了,皇上派人将固伦淑慧长公主接回京城照顾太皇太后。

这位长公主是太宗第五女,太皇太后的亲闺女,先帝的亲姐姐,也是太皇太后最疼爱的女儿。

额驸去世之后,但凡太皇太后有个头疼脑热,都会让人接固伦淑慧长公主进京侍疾。

上一回太皇太后生病,病得十分凶险,也是固伦淑慧长公主衣不解带地伺候,才让太皇太后转危为安。

只不过上一回是固伦淑慧长公主一个人来,这回却是带了她的孙儿乌尔衮一起来的。

“长公主带了孙儿过来,娘娘可听到什么风声?”请安过后,荣妃磨磨蹭蹭没走,而是找了一个借口跟着郝如月回了起居室。

郝如月知道她在担心什么,也知道荣妃的担心不无道理。历史上,康熙皇帝活到成年的女儿一共九个,有七个因为朝廷怀柔蒙古的政策远嫁。

除了大公主活到七十岁,其他人能熬过四十都是一大关。

远离京城和亲人,水土不服,风俗不同,婚后生活可想而知。

但荣妃的女儿,固伦荣宪公主是个例外。

历史上的荣宪公主未出嫁时深得康熙皇帝宠爱,留到十九岁才嫁人。虽然也是远嫁,婚后却与驸马琴瑟和鸣,恩爱一生。

若荣宪公主的命运如其他远嫁公主那般不幸,郝如月也许会想办法棒打鸳鸯,帮荣宪公主挡下这一劫。

毕竟她也有两个女儿。

将心比心,郝如月真心不愿看到抚蒙成为大清每一个公主的噩梦。

可事实恰恰相反,荣宪公主的良人就在蒙古,正是这位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孙儿,这才让郝如月纠结起来。

而且太后已然找郝如月说过了,太皇太后有意让荣宪公主嫁给固伦淑慧长公主的孙儿,亲上做亲。

这事郝如月并没瞒荣妃,荣妃一听就急了:“娘娘,臣妾只荣宪这一个女儿,实在舍不得她小小年纪远嫁。”

且不说荣宪今年才十四岁,只看前两朝嫁去蒙古的那些公主,就知道抚蒙有多悲惨了。

十四岁出嫁肯定不行,历史上荣宪公主也是十九岁才嫁人的。

出嫁年龄还能商量,只是这个人选有些棘手,郝如月安抚荣妃:“你先别急,我晚些问问皇上的意思。”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荣妃对皇后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但凡皇后愿意管的事,没有一件办不成。!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