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 / 2)

加入书签

:“可用鱼换?”

肉贩摇头:“我可不要死了的鱼。”

陶青鱼一听有戏,立马跑回去将自己的小车推过来:“瞧瞧,还有气儿呢!”

肉贩绕过自家摊子过去,脑袋凑近木桶。

水里三条鱼,虽翻白肚了,但鱼鳃还在动。

陶青鱼忙道:“这些三五斤是有的。三条换那叔那一块儿?”

肉贩:“多了我可吃不完。”

陶青鱼以为他不愿意,急了:“那换一半。”

肉贩捡起竹条绑着的肉啪的一下扔上车,指着木桶里的鱼招呼道:“拿两条,正好给我老丈人送一条。”

“多的……”

“多了不要。”

陶青鱼跟那春雨落下后地里的小苗似的,呼哧一下颤抖着叶片挺直了身子。

他笑得露出两颗尖尖的虎牙,面上说着:“那可使不得。”

“得了吧,你我还不知道。”

“嘿嘿,谢谢叔。”陶青鱼撩起袖子扣住鱼鳃一提,稻草穿过鱼嘴,欢欢喜喜递过去。

肉贩手一抓,道:“行了,早回吧。”

陶青鱼笑着摆摆手,将车绳往肩膀上一套,转个方向改拉着车走。

肉价贵,鸣水县能常吃上肉的人家不多。

鱼价虽也不便宜,但比肉价要低上一半多。

两条鱼换三斤肉,细算起来他也不亏。且剩一条鱼今晚还能加餐。

今日算是没白忙活。

*

临城门外有条小河,陶青鱼先将车拉去河边,将木桶里多的水倒了。

木板车立马轻下来,陶青鱼回家的脚步都快了。

县里回乡里要走小一个时辰。

陶青鱼吸了一口冷气,闷头赶路。

走走停停,闲来无事,便由得思绪乱飞。

说起来,他原是叫陶青渝。可上辈子生病早早没了。

应是过奈何桥的时候孟婆给他的汤掺了水,所以小时候断断续续能想起上辈子的事儿。

幼时他不懂,常拿这些事儿去问他爹。搞得他家里人以为他撞邪了,带着他去找了好几次神婆。

神婆有用没用另说,但找一次要花一次的银子。

家里人虽不说,但从小跟爹一起卖鱼的陶青鱼是头一个心疼银子。

所以即便后头再有记忆闪过,他也不说了。

等到长大,也自然而然明白了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儿。

唯一令他偶有错乱的是:这地儿不是记忆中的那些历史上存在的朝代,人也有男人、女人和哥儿之分。哥儿与男人没什么不同,但就是能生崽子。

偏偏陶青鱼自己是个哥儿,这就有些难言了。

生理上的事情他改变不了。

无法,他只能讲究两字——

随缘。

随着随着,就随到了十八。

*

一个时辰后。

陶青鱼晃晃悠悠走到了自家村外。

踏入村口前,他看了一眼藏好的肉。然后手臂用力,膝盖弯曲,抵着车慢慢下村前的长坡。

过长坡,左拐入村。便陶家所在的宝泉村。

村子西边高,东边低。里边有秦、陶两大姓。

过村口大路,左边是连片的梯田。田下更远处是平整的地块。冬日来,田里蓄积了冬水,里面全是鸭子走出来的脚印。

冬日的鸭子肥硕,红烧跟清炖一定都好吃。

往里走,人家就渐渐多了起来。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