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0 章(2 / 2)

加入书签

胤祯伸手拽了他小耳朵揉捏了两下,心里火气也消了一些,“我知道的凭什么告诉你?”

胤祈左右瞧一瞧,十二哥和十四哥中间竟然还空着一个位置,别的哥哥们坐在前头,至于大臣们那里敢往两个皇子中间坐。

胤祈很有和平大使的风范,赶紧换到两人中间,他歪着身子趴在十二哥耳边问道:“十二哥,你和十四哥怎么了?”

“嗯?你热吗?”胤祥答非所问的把手边的冰盏递过去。

胤祈低头一瞧,鲜艳的各色果子和冰沙拌在一起,还浇了色泽金黄的蜂蜜,看起来着实诱人。

虽然不热,但是他馋了。

他端着冰盏吃了两口,凉气顺着喉咙灌下去,只觉浑身舒爽。

不过...胤祈没有被十二哥拙劣的转移话题技术给蒙蔽,他敏锐的察觉出十二哥和十四哥之间不对劲。

等等,这种不对劲....他倒吸一口凉气,怎么那么像四哥和四嫂啊!

小狗无奈的摇摇头,他家别扭的人真多!

在这个房间里,直郡王靠着椅背和太子一左一右,胤祥和胤祯中间隔着个胤祈眼神从不对视,李光地和陈延敬虚伪的客套起来。

只有胤祈非常自在的坐在那,颇有一种父母将要离婚的孩子,但是还不知道自己抚养权归于何方的单纯感。

康熙一进来最先看到的就是端着一个红色琉璃碗吃的欢快的胤祈。

整个屋子只

() 有康熙和胤祈穿的是圆领的薄衫,就连太子都为了老对头胤禔穿的板正极了。

康熙手里握着一串十八子,他悠哉坐在上头,并未设什么桌案,只是闲聊而已。

这叫议政大臣的私下小会,商议好了才到常朝上公布。

但是事情的最终方案,基本便定在这时了。

“朕叫你们过来便是议一议水泥的事情。”

原本官方的名字福石叫了不过几日,便被水泥给替代,听着土了一些,但是比福石好理解,一叫福头还以为是挖掘出什么人造祥瑞了呢。

胤祈终于明白过来,为什么他竟然也能列席在此了,原来和水泥有关。

康熙慢悠悠的手臂撑着膝盖,他一派闲适,“水泥已经研制出来,投入使用是毋庸置疑,但是也得试验一番,便叫诸位爱卿过来商议商议在何处用上合适,又该叫何人主事呢?”

李光地眼睛一瞟,他是最缺这个机会的人,就等着能够翻身呢,他是想要自荐的。

但是碍于此处他没有帮手也不好开口。

最先开口的却是二阿哥胤祉,他虽然一向说话不讨人喜欢,但是能力是实打实的。

他不假思索便道:“最合适的自然是永定河、漳水。”

直隶一地夏季水患频发,前两年疏通河道又引流分散颇有成效,但是今年雨水丰沛看着也叫人觉得不安心。

若是试验,用在此处最好不过。

八阿哥胤禩也点点头赞同,二哥此话不错。

问题在于叫谁去呢?

胤禩得到大哥暗示便最先开口,他开口道:“儿臣觉得二哥说的不错,不过人选确实不好提,得叫个熟悉治水的人去才成。”

十二胤祥眼神一闪,他笑着接道;“儿臣以为还得是熟悉水泥特性的人才成,若是为了试验,那自然水泥为先治水为后,试验好了,对治水才大有裨益。”

他是不希望疏远太子的人去,毕竟也算太子的功绩,没得见他人摘了桃子。

李光地等不及了,几乎是在皇上眼神扫过来的瞬间他便拱手道:“皇上,臣厚颜自荐,不敢说于治水一道是大家,但是臣也敢说一句精通,若能推广水泥应用在河道上,看到百姓们欢颜,臣便心满意足了。”

陈延敬看了一眼他,心下叹息,李光地着急了。

康熙拨弄着手里的十八子,扫视了一眼下方的儿子和大臣们,他点点头,“太子觉得呢?”

太子胤礽心下一叹气,果然!

这是常规的保留环节,这句太子觉得呢?

每次都会出现在私下的议政环节。

从前索额图还在的时候,因为索额图和明珠政见不和,胤礽即使再无奈也得硬着头皮打圆场,着实是心累的很。

但是如今索额图明珠被监.禁,太子不必受制之后反倒自在不少。

他抬眸,清亮一笑,“弟弟们说的都不错,若说还有什么要添减的,那儿子以为,水泥试验必定吸引朝野上下的目

光,这人选颇为重要,若是能叫一个被人信服的人去做,试验成功也能给百姓更多信心。”

“何况之前河道事务冗杂,办差的大臣难免容易分身乏术,此番必得好生安排好人选才成。”

太子说的隐晦,但是屋里人基本都听懂了。

之前河道是个肥缺,贪污屡禁不止,或者说有些差事上的贪污就是难以控制的,只能是过后再惩治的。

但是太子的意思却是水泥之事关系重大,大清的水患从来没停过,天灾如此,凡人只能是尽心尽力。

不过这次试用水泥叫个名声好的去,最起码不要闹出什么贪腐的事情,一旦试验成功,消息放出去还能给百姓信心。

太子从研制到试用全程参与,他是最清楚的,水泥不可能失败,只是需要更多宣传。

康熙满意的点点头,挨个又叫其余皇子说说自己的想法,这种环节就能一下揪出谁有想法,谁是混子。

太子是主抓大方向的人,侧重于全面看待事情问题,更能看到一件事成功与否在整个朝堂和百姓中的影响。

老大胤禔这方面弱上很多。

老二是知识量非常够学霸理论头头是道,做规划没问题,实操不够精细。

老八胤禩是翻版的老二,但是手段偏软,更柔和的达到目的。

老四胤禛侧重银子方面,更加严苛。

十二胤祥抓细节,但是总体大局观不够,不过做事精细。

十四胤祯则是粗中有细,不够很显然他更倾向于带兵,内政上多有不足。

至于老五胤祺,略。

康熙看看自己的儿子们,很是满意,一个个都是很出色的。

胤祈脑袋歪向后面,他问陈随风,“你懂了吗?”

陈随风点点头,从话题开始之后他便深吸一口气,压制住激动的心情,他细细听来。

他学的都是书本知识,这短短几句话的交锋里面涵盖的信息量大到惊人。

别说他了,即使是师傅李蟠在这也玩不转。

八阿哥的倾向,十二阿哥的机灵应变,李光地的急切自荐,和太子爷的话里有话。

他看的眼睛发亮,手指摸着自己的袖口按耐住心情。

“你听懂了吗?”

胤祈一耸肩,点点头,他小声道:“一半一半吧。”

这就是出身皇室又有个要求严格老父亲的好处,即使胤祈自己不留心,他也是常常在康熙身边泡着的,这些东西听的不能再多了。

一个人科举出来,考上秀才、举人、进士,再到当官外放,最终参与这种议政会议要多久呢。

李蟠已经是才华横溢,他是四十多考上状元,在翰林院待了几年给皇子当师傅,预计明年或者后年能够外放出去学政,那是正四品的官。

这还是状元的待遇。

不过状元的风光只在考上那一年,满朝学煊赫文臣有几个是一甲前二出身。

陈随风突然明白一个道理,

获得做官的资格只是开始,就如同学识只是敲门砖,真正能够往上走还是看如何为官。

胤祈回头和陈随风说小话,被眼尖的康熙抓个正着。

“小十五你来说说呢?什么人合适?”

胤祈扭头惊讶的指着自己,我?

康熙眯眼,不然呢?

胤祈咧嘴,他笑起来甜蜜可爱,着实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孩,康熙看的心里一软。

刚才问别人,都是什么老四,老八、老十四叫着,到了他这这里就是小十五了。

胤祈毫不怯场,他直接道:“皇阿玛,我觉得我不行。”

呃,也没人问你想不想去好不好!

太子心里是把胤祈当作自己这边的人,在这种胤祈非常自如,实际有点显眼包的时刻,太子总有种是自己在丢人的错觉。

“哦?”康熙来了兴质,“你为何不行呢?”

胤祈可没想到那些,他自然的道:“我每日还要听师傅讲课已经很忙了。”

“不过皇阿玛你要是愿意把师傅送回京城去,那我还是愿意承担重任的。”

康熙一窘,竟然还没放弃把李蟠送走,他还真是执着!

问他也得不到什么答案,最后定下的是谁呢?

在数算和经济上颇有自己想法但是做事严苛的胤禛和自荐的李光地。

这又是一对不和的组合,李光地抓治水,胤禛掐着银子,反倒是刚刚好。

不过胤禛并不喜李光地。

因为李光地曾和至交陈梦雷在撤藩时候一起向朝廷报信,但是李光地最后却歪曲事实,将功劳占为己有,导致陈梦雷含冤入狱。

换句话说,两个人一起当卧底,结果战争胜利后,李光地不给他证明他是朝廷这边的人!

胤禛自然瞧不起他这样的人,康熙也私下说过李光地刁毒。

听到李光地被点名,老二胤祉也在皇阿玛离开之后嗤笑一声,他难得的拍拍老四的肩膀,“老四你可得小心有心人暗害你啊,将来吃了苦头可别说哥哥没提醒你!”

他不是冲着老四去的,是冲着李光地。

被李光地坑惨的陈梦雷在康熙二十七年献诗后被康熙看重,进京侍奉胤祉念书。

同为文人,胤祉对这位才华横溢又性格坚韧的师傅颇多好感,自然厌恶差点害死陈梦雷一家的李光地。

胤祈并不知道这一桩故事。

他一进来就给每个人配上了对手,大哥和二哥,十二哥和十四哥,现在又有一对,二哥和四哥。

胤祈咂咂嘴,他选择去看看五哥。

一走过去,胤祺伸个懒腰,“累死我了!”

他看看五哥真诚的脸,好吧……哥哥也是辛苦了了。

今日既讲到水泥,胤祈还真能插上几句嘴,恰好他的景和园有一队工匠。

习惯于早做准备的老四当即立断便过来询问,“十五弟,哥哥想去你那瞧瞧,成不成。”

胤祈当然点点头,“可以啊。”!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