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5(1 / 2)

加入书签

“以后还要来复查呢。”

她“哦”了一声,因为不满而拖出长长的尾调。

安静了许久的家庭群又热闹起来,姨妈们在里面发红包,大姨妈甚至拿出了积灰的古筝,慷慨激昂弹奏一曲,妈妈也加入了她们,有事没事在群里分享她新研究的菜谱。

我们没有告诉她这几年治病总共花了多少钱,她也没有问过,但是有时候在社交软件上看她的分享,伤感的情绪会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妈妈刚出院那段时间,我和我哥曾想要回家,但爸爸没让,他说医生让她近三个月内少见人,刚接受过移植的身体还未建立起新的免疫系统,贸然回去容易对她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约定好过年时再见。

就要到年底,池易暄找到了新工作,是家小一点的投行,他在头部投行干了这么多年,小投行的HR加上他的微信,从面试初期就在向他宣传他们公司的待遇。

“不用996——”这是HR的原话,“大多数时候都不用!真的!”

池易暄一直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偶尔向他们透露有其他猎头在挖他(确实不假),可把HR撩得心慌慌,高价来抢人。

Offer拿到手以后,他等了一天才签,还拿了笔很可观的签字费。

我问他签字费是什么?他说:“签Offer就给钱。”

“什么意思?是额外给你的?不用加班、或者多做点什么?”

“对。”

“我操,那你面十家公司,每家都签,我们家房子的钱不就出来了?”

“……不是那么操作的。”

我哥告诉我:签字费是一次性的,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就算有也不是每年都能拿这么多钱。

可惜这笔钱得去还之前爸爸杠杆炒股的亏损,我知道他平时不会采取如此高风险的手段,可能是一时心急,想为妈妈多赚点钱。

银行的贷款仍然有大窟窿要补——为了治病,我们抵押了唯一一套房子,规定期限之内还不上就会被没收财产。爸爸曾找银行申请过延期还款,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靠哥哥一个人还清贷款实在是难于登天。

池易暄打算从签字费里留出五万,剩余的都转回家,他从五万中抽出三万递给我,让我还给韩晓昀,剩下两万留给我们自己。

租房合约就快要到期了,他打算拿这笔钱在新公司附近租一间公寓,最好步行就能走到。

看房的那天,我们特意起了个大早,去理发店修剪了头发。其实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我俩的手艺已经很熟练,但这是新生活开始之前的庆祝仪式。

我和我哥像新人一样去看房,看它有没有阳台、朝向怎么样,小区环境如何。中介带我们看了好几处,池易暄都说有点贵,过过苦日子以后,他会下意识为更糟的情况做准备。

中介很会看眼色,临走之前送了我们一小盒爱心巧克力,说是要过年了,图个好兆头。

我们站在门口拆开了巧克力的外包装。太阳融在空气里,麻雀在电线上跳舞,可能是那一天的巧克力里有夹心,也可能只是那一天的天气太好,我们决定签下新公寓。

签了新租约,池易暄就和我买了高铁票,借元旦的借口提前回家了(妈妈已出院满三个月,渡过了危险期)。临走之前为了贯彻新年新生活的好兆头,还将家中的二手家具都卖了,只收拾出几个大行李箱,装了些贵重物品进去,存放在池易暄的朋友家。等我们从爸妈家回来,先去中介那儿拿新房的钥匙,再去逛家具店,最后取行李,安排得井井有条。

从高铁站出来以后,叫了辆出租车,它载着我和我哥驶上高速、高架,最后开进小区。

家门口那颗细弱的桑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从小到大我们就没见它结过桑果,但它一直没死,傲然屹立于寒风中。

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盒上楼,敲响了家门。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哎呀——他们回来啦!”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