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9 章 伪装(二)(1 / 2)

加入书签

姜鹤转回六皇子府,本打算依令好好休息,却遥遥听见双穗堂传来的悠扬笛音。

他顿感不妙,找来如风,询问六皇子今日可有出府。

今日,皇子府里的水井辘轳坏了,如风正在请工匠修缮。

上京的春日来得早,如风又里里外外跑了一大通,热得鼻尖挂汗,来不及听清姜鹤的问题,便利索道:“皇子吹了大半个时辰的笛了,您要回话,再等一刻两刻的,就差不多了!”

说完,他又一阵风似的没了影踪。

姜鹤呆立在原地,知道自己是坏了事了。

六皇子一出双穗堂,便看到了跪在外面请罪的姜鹤。

听他讲完前因后果,六皇子并未责怪于他,赏了他一个荷包,叫他好好休息。

姜鹤深觉受之有愧,返回院中,自行拿了一个时辰的大顶,作为惩处。

……

次日,皇上召见百官议事。

项知节、项知是均在其列。

晨曦初开、星存半空之时,成年且有差事在身的皇子们,已在朝房集合完毕。

项知是难得地同项知节打了招呼:“六哥,这些日子不见了,不知在忙些什么?”

对于他这明知故问且不怀好意的弟弟,项知节思索了一下,答道:“最近新得了一份笛谱,正忙着校对。”

“六哥雅致。”

“知是也颇有闲情。”

眼前端的是一番兄友弟恭的景象,但二人言各有意,是貌合神离、话不投机。

项知是作委屈状:“六哥可是误会我了?知是可不敢顶替六哥名号,昨日我一句话也没来得及说,您的卫队长就一五一十地同我说了,我要自辩都来不及。”

项知节视线一转,落在了他与自己一模一样的青衣纁裳之上。

饶是上朝的服制有明确规定,小七腰间佩玉,冠上明珠,均是一流质地。

若他昨天也是这般穿戴奢华,姜鹤就算再呆,也能一眼识破他的身份。

察觉到他视线落处,七皇子便知晓自己装不下去了。

“六哥,我能找出一件和你相似的衣裳,实是不易,你就不要再挑拣啦。”项知是微微笑道,“你素日里也不要太简朴了。若是府里有什么不足的,跟七弟讲。我们一母同胞,有什么事是不可商量、不可分担的么?”

五皇子项知允见他们状似亲厚,便插了句话:“六弟、七弟,在说些什么?”

“无事。话些家常罢了。”项知是背着手往前一凑,亲密道,“五哥近来气色好了许多。”

项知允方才并没将他们的谈话听入耳,只当他们的窃窃私语是源自同胞情深,不觉一笑:“是么?”

六皇子:“近来上京有一游医,名唤崔罡英,在治疗肺、胃疾上颇有心得,上京之人,无不赞其为杏林圣手。五哥可派人前去延请,能缓一缓咳疾,也是好的。”

项知允想推说自己无事,

一张口却吭吭的咳嗽了起来。

他好容易平复了呼吸,微喘两下:“多谢……六弟举荐。”

七皇子适时地探了脑袋过来:“六哥这么关心江湖游医,可是自己身子有何不妥?”

闻言,项知允略有些不安,但待细细看过六皇子面色后,他略略松了口气:“小六身子自小强健,就是几年前病了那一场,如今看来已经是大好了。”

项知节面上微有红晕,低头不语。

项知是露出诧异之色:“这就完啦?”

二人齐齐看向他。

“五哥,与其感激,不若投桃报李?”项知是很是热心,居中张罗道,“听说六哥最近想要画一副人像画。上京有一位姓黄名公昌的画师,技艺颇高超,就是靡费不少,求他丹青妙笔的达官贵人,都约到后年六月了。六哥向来过得俭省,肯定是不舍得掏这笔钱。五哥多出些润笔费,帮六哥一把吧。”

项知允笑着一摇头:“七弟如此卖力推荐,从实招来,黄老先生给了你什么好处?”

项知是眼睛也不眨:“润笔费自是要分我一半啊!”

项知允面上的笑容正要扩大,便见一名近侍推门而入,笑容满面道:“皇上已在昭明殿安座了,各位皇子,请入御道吧。”

项知允面上笑意顿时散开,略整一整衣领,率先向外走去。

鸣鞭声远远地响起来了。

在黯淡星辉和红墙的困锁下,他刚刚红润了一些的脸色,渐渐转为麻木的惨黄。

……

乐无涯的修路大业,轰轰烈烈地搞了起来。

此事可利万民、福泽后世。

但人一多,想要心齐,便难了。

乐无涯先期可谓做足了水磨工夫,篦子似的梳理下来,几乎满足了大部分县民的诉求。

即使如此,城内仍有三户人家拒绝修路。

一家说,修路要铲掉他家门前一棵百年老树,那棵树汇聚了百年天地精华,是半个树精,哪怕挪开半尺,都要坏了他们家百年的风水,他的祖宗半夜都要从坟头里爬出来掐死他的。

一家说,他家上有八十老母,守寡多年。他爹年轻时亡故他乡,到家时只剩下了一些骨殖,他们就把骨殖撒在了家门口,想要日日伴着。衙门要铲他家门口的路,就如同铲他祖坟一般。万一老母受惊悲愤,一口气背过去,见了他爹,那衙门更是草菅人命,要吃人命官司的。

一家说,他家是南亭县中最繁华的地方,将来商人纷至沓来,必定热闹,吵得不得安生。他就要原来的安宁,不要修路。

孙县丞昨日刚千里迢迢地从外地赶回。

乐无涯赏了他五天假期,因此衙门里的事情,还是乐无涯与师爷主理,由户房段书吏从旁协助。

师爷对新太爷的性情心知肚明,可多年油滑已成本性,将这三家诉求唠唠叨叨地说了半晌,才勉强说了个大概。

听他讲话,乐无涯仿佛是听了一篇腐儒文章,满篇的重点尽是对不

慕王化、民智未开的刁民的愤懑。

在被荼毒得脑袋疼之前,乐无涯果断地一摆手,道:“换换换,换人来给我讲。老段,给你三句话功夫,告诉我这三家到底要什么?”

段书吏还算个实心人,“唉”了一声:“太爷,说白了,就是钱的事儿L。”

“他们瞧太爷是书生,新近刚在钦差大人那里出了头,必是要做出清正廉洁、为民请命的模样,不会在这时候祸害百姓,便动了歪心思。”

“我上门打听过,这三家要挪树,要迁坟,要补偿,林林总总的,拢共要花二十五两银。”

乐无涯用折扇抵住下巴:“以前政令不通时,你们都是怎么办的?”

“太爷,实话说,派班房衙役上门吓唬一顿,再塞点银子,就能了了。”

段书吏心算一阵,补充道:“还还价,大概十两银能摆平。”

乐无涯哦了一声:“我给他们修路,我还要给他们银子。我长得是像贱骨头,还是像软骨头?”

这话不好接,段书吏佯装没听见:“请太爷示下。”

乐无涯转向一旁的闻人约,托腮看他。

闻人约在书房另一侧开辟了一张自己的书桌,手头里正有一篇文章要写,见乐无涯的砚台里墨汁将枯,便主动上前磨墨。

这些日子,衙门书吏早已习惯了“明秀才”这个幕僚的存在。

……尽管这幕僚实在青涩,大部分主意都会被太爷否决,并顺便损上一顿。

闻人约手上活儿L不停,思忖半刻后,道:“他们不愿修,就不修。”

挨损挨得久了,闻人约心里也有了一本账。

先前,吴窦两家的房檐之争已经叫他吃了一回教训。

拿钱去填人之欲壑,如抱薪救火。

何况修路一事举县皆知,倘若开了口子,叫旁人知道只要随口编个借口便能从衙门赚上一笔,那整个南亭怕是要乱了套了。

乐无涯眼睛一亮,唔了一声:“你接着说。”

瞧他反应,闻人约便知道自己的思路是对的。

闻人约的目光落在了墙上那幅由他亲手绘制的路观图:“那三家位处何地?”

段书吏一一指点出来。

闻人约手指抵住唇,沉吟半晌后,撩起长袖,以那三家为中心,用手指划了三个圆:

“第一家,百年老树,扎根深远。”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