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4 章(1 / 2)

加入书签

秦尤在腿上摊开了李寒香这份剧本的新修版。

其实李寒香并没怎么修改,只改了点微不足道的细节,不过这份剧本终于有名字了,虽然这名字怎么看怎么有几分潦草——

《算是个爱情故事》。

大概是李寒香取名苦手,就先放了个暂定名在这——总得先立项不是?

这部电影别的方面的准备早就做完了,就差个男主角因为人设问题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才愣是拖到了《欲壑难填》都拍完,才终于能开拍了。

秦尤查了查这位李寒香好不容易“骗”来的男主角的资料。

因为她发现她上辈子好像完全没听过对方的名字,但这个叫齐敛的年轻男生现在明显正当红。

虽然也很正常,娱乐圈这个地方,原本就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地方,一点点微妙的差别,都可能导致一个人的前途最后有了天上地下的差别。

譬如她加入《不眠城》剧组后,虽然挤掉的不是杨秋,但杨秋最后却因为奇奇怪怪的理由失去了这个原本属于她的爆红机会,她后续的发展自然与前世大不相同。

她重生后接的这些戏,谁又知道会以怎样的方式在影响这个圈子原本的走向呢?

所以她倒不全是奇怪为什么有她不认识的人红出来了,而是单纯了解一下这个即将要成为她合作者的人是个什么样的风格。

这个叫齐敛的年轻男生,出道作,同时也是成名作,叫做《游戏玩家》。

秦尤记得这部电影,典型的以小博大的小制作。

这部电影拍的是一个现在还很小众的题材——“无限流”。

其实电影的剧情比较一般,如果是让十年后一个看过了各种各样无限流小说漫画电视剧的人来审视这部电影的话,会觉得这部电影非常粗糙,关卡设置什么的太普通了,一点都不烧脑,也不算特别暗黑,多少有点糊弄人的感觉。

而且人设也很老套,男主角是个阳光快乐的大学生,误入了无限流世界后在这个残忍搏杀的环境中有过挣扎,有过痛苦,但始终不忘初心,也没有忘记道德,到最后都是一个很纯粹的好人,哪怕是主动害他的人,他也没有报复,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正统少年漫风格男主。

这样一部无限流电影,如果放在十年后,大概会被人吐槽——“你搁这过家家呢?”

但这并不是十年后,虽然现在已经开始有无限流的漫画和小说出现,但这些暂时都还只是小众的亚文化,而且因为还在发展初期,各种套路都还没形成,更不要说反套路……

《游戏玩家》是无限流第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单单是它的一句宣传语——

“要赢得一场游戏的第一条原则是——知道自己身处游戏之中。”

就足够让人觉得酷炫了。

不需要太绚烂的迷题,单单是这个题材就让人够觉得新奇了。

不需要太残忍的自相残杀,单单是有这个可能性就足够

让观众肾上腺素飙升了。

甚至迷题不够难,剧情也不够黑残深其实也是好事,无形间扩大了受众群体,让这部上映初始让影评人觉得“这什么鬼电影”“搞笑来的吧”“幼稚俗气”的电影,逆袭成了好几周的票房冠军。

这部电影的导演很懂什么叫好钢用在刀刃上,什么叫用最小的努力达成最大化的成果,电影中间的一百分钟虽然平平无奇,但开头结尾十几分钟却打磨到了极点,引入世界观的开头,和揭秘世界观一角的结局,都让观者忍不住屏住呼吸,出了影院后,自然顺理成章地给出好评。

秦尤潦草地将这部电影重看了一遍。

秦尤大致还记得上一世这部电影的卡司,和这一世差不了多少,除了男一号外,只有两个男n号不太一样。

她不知道这一世发生了什么让这部电影有了新的男一号,但她觉得这导演的眼光不错,《游戏玩家》这部电影其实不需要主角有多少演技,主要是那种阳光开朗的气质到位就可以,齐敛比她印象中《游戏玩家》的主角要显得更自然一点,可能是因为看看年纪,他确实就是个大学生的原因吧。

不过这个角色和《算是个爱情故事》的男主角的气质差别很大,也不知道他会演成什么样……

希望他的演技足够弥补形象气质上的差别吧。

.

男主角到位后,各项准备工作早就到位了的《算是个爱情故事》终于能够开拍了。

秦尤到片场的时候,新助理小张喜笑颜开地递给她和小胡一人一杯奶茶,奶茶是最传统的珍珠奶茶口味,还微微泛着热气,秦尤环顾了一圈四周,在场的工作人员手里人均一杯奶茶,小张占的位置上还有一杯开了封喝了一半的,那应该是她自己的。

小张:“齐敛说他是新人,请大家喝奶茶,哎呀可惜我来得也有点晚了,不然还能点单,不过我记得秦尤姐你就是喜欢喝珍珠奶茶的对吧?”

秦尤:“嗯?是吗?”

小张:“咦?难道我记错了吗?我来面试前看了秦尤姐你所有的访谈,我记得有一次你跟主持人说,你最喜欢的饮料是珍珠奶茶呀,而且是最简单的那种,不加其他料的。”

秦尤回忆了一下,她还真说过……不过那次是因为胡文博跟她说,网上有人说她装逼犯,所以让她上访谈节目的时候尽量表现得接地气一点,亲和一点,温柔一点。

所以主持人问道“你最喜欢的饮料是什么?”的时候,哪怕秦尤内心真正想说的其实是——这什么无聊问题……她哪有什么最喜欢的饮料……饮料不就是饮料吗……

但她还是回想起了胡文博的叮嘱,然后在奶茶和可乐之间犹豫了半秒,选择了听起来更温柔一些的奶茶。

不过这都是好久以前的访谈了,又是她随口胡编的,她早就忘得差不多了。

她没接过小张手里的奶茶:“你喝吧,我来的路上为了提神喝了咖啡,现在喝不下东西了。”

小张是个容易满足的性格,一杯奶茶就能让她

开心半天,立刻笑弯了眼:“好呀好呀!”()

秦尤在小张早早准备好的遮阳伞下坐下,开始过今天要拍的戏里的台词。

⑨想看陈戟的《重生之我要红》吗?请记住[]的域名[()]⑨『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算是个爱情故事》的女主角叫颜青,她大概算是所有在娱乐圈打拼但出不了头的普通女演员的写照,一如当年的李寒香,也一如当初的秦尤。

秦尤捏着剧本边缘的手指逐渐收紧。

她明明已经看了很多很多遍剧本。

通常来说,再勾动人心的戏码,看多了也会麻木。

而且秦尤第一遍看这份剧本时,其实并没有太被触动,她客观地认为这是一个好剧本,才迫切想要接下这部戏,而不是因为女主和她相似的经历打动了她。

但或许是李寒香在和她见面时说的那句话——

“其实我真正担心的反倒是,你能不能演出那种久久不得意的感觉,你的演艺生涯有些太顺了,可惜我不擅长写年少得志的角色……”

李寒香并不知道,她近乎残忍地剥开了秦尤的过去,让秦尤回想起了她籍籍无名的,看不到出路的十年。

这十年,其实秦尤并不觉得多痛苦,她是那种喜欢挑战的人,任务难度越高,她斗志便越强烈,这十年的挑战,只能让她越挫越勇。

其实比起籍籍无名的那些年,不如说她剑走偏锋红了后,心头才涌起了强烈的迷茫与不甘,因为那和她想象中的“红”不一样。

明明已经过五关斩六将,走到了这个圈子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走不到的地方,但环顾四周,却发现现实和理想的差距那么大。

好在她有了第二次机会,她终于走入了自己想要的聚光灯的光芒中。

所以她的迷茫与不甘,其实都与沉浮挣扎的那些年无关,她其实没怎么想起过那些不停跑龙套,甚至连龙套都有可能跑不上的日子。

直到李寒香提起,于是那些早就被她层层封住的记忆重新呼啸而来。

第一遍看剧本时,秦尤只觉得剧本优秀,然后她看了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无数遍,李寒香笔下女主的经历一一将她的记忆唤起,她是怎么跑遍片场连个试镜都没捞上的,她是怎么在试镜时被完全无视的,她是怎么对讲话牛头不对马嘴的选角导演笑着说出“你说得对”的……

那些早就褪色的回忆,被重新上了色,放进放映机,孜孜不倦地播放了起来。

有人说作家不该写自己,确实,剖析自己的内心与经历绝对可以让这部作品真挚动人,但这无异于生啖自己的肉,还是嚼了八百遍后再喂给读者。

或许演员也不该演和自己经历太像的人,对,这么演效果绝对出彩,要真实感有真实感,要灵气有灵气。

只除了对演员自己不好。

人脑有自动保护机制,再痛苦的回忆,只要不反复被触发或是反刍,时间久了总会被淡忘。

譬如秦尤,她从不回头看,所以她从不痛苦。

但这份剧本帮她回忆,帮她反刍了。

所以,正

() 常情况下应该是演员看了份感人的剧本,第一遍十分感动,看得涕泪交加,但多看多看,尤其是背上几十遍之后,也就麻了。

但在秦尤这儿,情况却完全相反,她起初读这份剧本时,客观冷静,甚至可以分心分析剧本的优势具体在哪,但读了一遍又一遍……读了几十遍之后,她却反而忍不住攥紧了手,那些沉闷窒息,就像是潮水,退潮了那么多年,然后终于翻涌上来。

不过,秦尤觉得这是好事。大多数情况下,演员读剧本读了太多遍后会“麻”,其实也就意味着真正上戏的时候,就缺了点第一遍读到戏时的直观感觉——那种最原始的,最直接的,没有经受过任何理智分析的情绪。

如果是经验丰富的演员可能还好,在接下来分析怎么把这种情绪表演出来的阶段,他们要么会一直朝着这个情绪的方向前进,中途没有任何偏移,或者哪怕中间偏了点,也可以通过回忆最初的感受尽快校正过来。经验较浅的演员,就特别容易演着演着,自己觉得还挺好,演得很详细很层次分明,但最后一看——哎呀,这怎么和我最初读到剧本时想象中的表演不太一样呢?

这其实就是加入了太多理智分析的坏处,大多数人或许没有演戏的经历,那就举个写文章的例子,在写作中有个非常常见的情况,就是经过反复思虑反复修改出来的结果,结果写作者事后仔细一想,这和我一开始想写的东西不一样啊……

因为起初的想法只是一股冲动,它或许缺乏逻辑,甚至缺乏情节人物什么都缺,但唯一不缺的就是那股纯粹的情绪,而情绪才是真正打动自己也打动人的,在把这股冲动慢慢变成文字的时候,写作者就会开始理智分析,但如果他们没有校正的本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最初想表达的东西,就很容易被逻辑带着跑,这时候他们考虑的,就不再是自己想表达什么,而是怎么表达更“合理”,而且由于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表达的内容在慢慢慢慢变化,每一个阶段的变化感觉起来都很合理都很靠谱,直到最后站在终点回头看,写作者才能发现自己究竟偏离了多少路线。

演员也是如此,在想着怎么把这股情绪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很容易就会陷入单纯的理智分析中,这里改改那里改改,结果最后一看,这怎么和我想的不一样呢……

秦尤在最最初开始表演的时候,其实就有这个毛病,因为她本身就是依赖逻辑远胜于感受的人,不过她改过来很快,从新手到匠气到看似浑然天成的“灵气”,只花了她两年时间,那之后别人都觉得她是靠入戏而不是靠分析表演的,但其实她一直没变过,她始终都是更依赖逻辑分析远胜于与角色共情,只是看的人对这种匠气太重的流派有偏见,所以下意识地觉得纯靠逻辑是达不成这样浑然天成的效果的,于是自顾自将她扔去了“入戏”那一边。

虽然这没什么不好,但秦尤其实也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新鲜感本就不可能长期保持,除非已经把剧本忘完了的情况下再重看一遍,但那样的话台词估计也全忘完了……这不成了不敬业的反面典型了吗

?不被导演骂死才怪。

但《算是个爱情故事》很特别,至少对秦尤很特别,她不再是越读越麻木,反倒是越读情绪越鲜明,这也是个神奇的体验了,或许,这也能让她的表演再多出一分打动人心的力量。

“秦尤,你来啦!”

就在秦尤低头看剧本的时候,一道熟悉的女声从她侧边几米处响了起来。

是李寒香。

秦尤于是立刻站起身,双手束于身前,颇有几分乖巧的感觉。

“李老师,你怎么来了?”

秦尤会这么问,是因为通常来说,剧本编剧是不跟组的,尤其是李寒香这种已经混出了头,少见的可以以编剧名字做招牌的名编剧。

跟组的编剧一般在剧组里地位极低,是被导演或演员呼来喝去按他们的意思修修补补的编剧。

如果早知道李寒香也在片场,秦尤肯定不会直接坐下来读剧本,而是先去和她打个招呼。

李寒香一摆手,自嘲道:“哎,叫什么老师,我算什么老师呢!”

然后她神秘一笑:“我来偷师呀,虽然当编剧是很清闲啦,但哪有当导演那种大权在握呼风唤雨的感觉爽,我也想在剧组里当一回土皇帝呢,这次的导演是彭飞飞,虽然很多人嫌他拍摄风格太淡了,但是我挺喜欢的,嗯,我就怼着他学了,拍三个月,我总能学个一招半式的!”

秦尤笑了起来:“那我就期待李老师你的导演作品了,如果到时候有合适的角色,一定找我呀。”

李寒香:“我肯定会找你的呀!但那会儿你还看不看得上我这种没经验的导演可不好说了!”

秦尤:“李老师只要喊我,就算是龙套我也愿意跑的。”

李寒香挥了下手以示不信,不过脸上的笑容表示秦尤这句话她还是很受用的。

秦尤倒是真心的,她现在戏路比较窄,不是说角色都太相近,而是接的戏的风格质感都太接近了,基本都是带点冷色调的爽片,就连李寒香这种文艺挂编剧,情节平得比华北平原还平的编剧,给她量身定制的剧本都跌宕起伏了起来,长此以往,她给人的印象就会和“爽片”挂钩,虽然爽片受欢迎,但不可否认,由于大多数爽片缺乏深度,观众会下意识地对爽片存在一定偏见,秦尤如果被打下了这种商业风的烙印……就很难摆脱了。

李寒香这种温吞的文艺片风格,其实可以大幅度提高她在观众眼里的“逼格”,等她再红一点,确实就需要考虑逼格问题了,最好是观众能既喜欢看她的戏,但同时又认为她是个严肃演员,所以李寒香要是愿意让她演她从前那种风格的戏,秦尤是绝对不会拒绝的。

李寒香或许会觉得更红的秦尤就不会想演她这种卖座程度有限的剧本了,但其实不如说,秦尤越红,她才越需要这种风格的剧本。

“哎呀,导演来了……”李寒香伸手虚虚地揽住秦尤后背,另一只手指出了导演彭飞飞的方向,“走,我带你去认识一下。”

也不知道是秦尤在李寒香面前一贯

表现得像是个乖巧的年轻后辈,还是李寒香就是有这种照顾人的习惯,她带着秦尤走向导演的时候,颇有种长辈带后辈见人的感觉。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