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7章 隔阂(1 / 2)

加入书签

第386章 隔阂

安庆宗等人留京的初衷,就是清理范阳进奏院裴宽的党羽。

每一任节度使上任,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肃清进奏院,因为这里是他们留京的口古,也是获取京师消息的主要来源。

但是他们清理的过程非常艰难,因为进奏院这些人的头儿裴宽,当下是户部尚书,而且与李林甫修复了关系。

或许是因为颜果卿这一次宁死不屈,在大理寺的严刑逼供下死保裴宽的缘故,老裴现在对老颜家特别的信任,他觉得这家人有气节风骨,靠得住。

所以范阳进奏使虽然换成了张忠志,但是可以去中书门下汇报范阳情事的,却是个理事,名叫颜幼舆,颜真卿的五哥。

这个人原本就在范阳进奏院,安庆宗他们换不动,因为裴宽打招呼了,只准颜幼舆入宫奏报,其他人中书门下不认。

如今的中书门下,与以往不同了,朝集使的权力被大大削弱,参议政事的,是三省六部的主官,外加左右仆射与左右丞,侍郎都进不来了,朝集使成了记录会议内容然后传达省内的肉喇叭。

李瑁这样的安排,自然是避免中书门下成为李林甫的一言堂,朝集使不一定敢反驳李林甫,但是六部大佬可不一样,谁说的话不爱听,我一样不给面子。

中书门下大堂,文德元年的第一次议事,堂内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

李林甫居中,背后是萧华丶韦陟以及中书省的一些记录官,门下省李适之居左侧上首,陈希烈坐在他身侧,然后依次是裴耀卿丶盖嘉运,以及尚书左仆射李的空位,尚书右仆射自由人萧嵩,尚书左丞卢奕,尚书右丞韦济。

自由人,也就是逢遇大事,参政议事,平时可以不来,这是体谅萧嵩年老。

而坐在他们对面的,是六部尚书及五房朝集使。

这个地方,没有九寺五监的位置,因为它们是执行机构,而三省六部是决策与行政机构。

「裴公在外,不能参议,你跟大家说说运河当下的情况,」李林甫朝着下方道。

裴耀卿不在,但是他的水陆转运事宜,肯定需要留个人在皇城以备谘询,这个人就是窦铭,裴耀卿当年的左膀右臂。

窦铭点了点头:

「因陛下颁旨,停止改道,所以当下运河进展神速,今年六月份之前,应可全线贯通,其渠较之以往,增宽加深,十五年内不虞有阻塞之忧,只是尚需拨款二十五万贯。」

「这个好说!」裴宽点了点头道:

「五日之内,钱会给你们准备好,陛下的意思,是宜缓不宜急,河道一定要修好,不能有决堤风险。」

窦铭点头道:「绝无问题。」

他们家跟李瑁,一直都不对付,因为他们是四王党,但是当下,除了兢兢业业做事,

他们什麽都不敢干了。

一旦哪件事做的让陛下看不顺眼,那就完续子了。

他们家是基哥的外戚,但是这层外戚身份随着李瑁上台,又薄弱了一分,当下正在冒头的外戚,是人家老武家和老郭家。

随着李瑁从左藏库拨出一大部分财物补充国库之后,当下的朝廷不怎麽缺钱了,只要皇帝舍得,有时候缓解财政压力,就是这麽简单。

因为基哥的左右藏和琼林丶大盈库是满的,而且资产极巨。

李隆基啃国家充私囊,那麽李瑁就将他的内库打开,还给国家。

所以裴宽才能这麽阔气,二十五万贯都不带眨眼的。

「今年还有两笔大的开支,一是铸币监设钱监开新炉,二是与南诏的贸易,」李适之说道:

「东南产的布帛要拨出十五万匹,剑南的粮食要留置六万石,以备贸易之需,陛下的意思,是布多粮少,布帛可以多卖,以绢(丝绸)为主货,粮食则是能少卖就少卖,尽量以瓷陶蜡以及玩好之物代替。」

大唐这边,肯定是不愿意用粮食交易的,但是粮食必须上谈判桌,否则显得太没诚意了,人家一看你不拿粮食买我的矿,立即就会觉得你在玩我。

而丝绸丶陶瓷丶玩物一类的东西,价值高昂,符合贵族阶层的喜好,却又不能实质性提升南诏国力,所以是最适合拿来交易的。

南诏嘛,奴隶政权,跟大唐做生意的是奴隶主阶层,他们自然是会选择自己需要的商品,而不是奴隶们需要的东西。

韦陟点头道:「今年除了这几项之外,绝对不能再有开支了,朝廷应与民休养生息,

但是今年的上元节还是要大办的,陛下的改元之年,疏忽不得。」

李林甫微微点头:「那麽这样算起来,今年暂时的预算,便是这四项了,若有它项,

我们再议,户部和刑部要保障钱都用在实处,这是陛下的钱,敢从中贪腐者,以性逆问罪。」

众臣纷纷点头。

裴宽是最欣慰,他刚进户部,看完帐本的时候头皮都发麻了,入目所见全都是亏空烂帐,怪不得自己在河北不能大动呢,因为会影响国家整体赋税财政。

那麽随着陛下以内库资助国库,燃眉之急算是解了,针对河北的事情,也可以在两三年之后提上议程。

「李光弼这次去平卢,责任艰巨,」兵部尚书裴敦复道:

「朔方已经奏报朝廷,北方的局势还是很复杂啊,回骨力裴罗为当下最强,葛逻禄部与拔悉蜜部较弱,以此观之,三部之间早晚会起纷争,我们应早早干预,以防其中之一做大,威胁我大唐北境。」

中原地区分分合合,塞外也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都没闲着。

要不然长城也不会从战国修到了清朝,这一地区也一直在追求统一,分离破碎只是暂时的,他们也很清楚,分裂的塞外,对中原构不成威胁,而且会被拿捏。

谁又愿意被拿捏呢?

卢奂道:

「关于这一点,陛下曾经也与大家商议过,我大唐防御塞北之军,都在朔方与河东,

如果范阳能打开一条通道,那便是三面协防,威势更大,李光弼此番赴任平卢,就是要扩展河北防线,契丹便是其中最关键,三年之内,无论如何,都要做成,否则一旦等到塞外安定下来,契丹就不好拿了。」

范阳的地形决定了,塞外不容易进来,他们也不容易出去,所以范阳对突厥,一直都是观测为主。

而契丹这个地方,地处塞外东端,是一块平原地带,一旦拿下,可由这里出兵,威塞北。

一旦形成三个大区协防北境,北方游牧民族对大唐的侵扰,将会减少很多。

李林甫转头看向萧华:「给安禄山的发文,送出去了吗?」

「年前就已经送出去了,」萧华道。

李林甫点了点头,看向众人:

「河北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谎报军功,言胜不言败,好在李光弼过去了,中书门下在给安禄山的发文中严厉警告,不得谬战,是什麽样就是什麽样,但是老夫还是不放心,应派巡察使坐镇范阳,监督其镇,你们说,谁去合适?」

盖嘉运道:「我幕府之次席崔升,深谱河北之事,可以让他去。」

裴宽顿时冷笑一声:「一个幕职,也能担任巡察使?你怎麽不让他去做节度使?」

三裴现在跟盖嘉运都不对付,主要原因是裴耀卿,裴耀卿与谁为敌,他们老裴家就跟谁做对。

盖嘉运呵呵一笑,反驳道:

「开元十三年进士及第,怎麽就不够资格呢?陛下主张多用进士,我这也是奉行陛下之意。」

「可是他无品无级,理应先入品官,才能外放使职,」裴敦复挑眉道:

「派这麽一个人过去,安禄山能放在眼里吗?幕僚去监督节度使?听起来像是儿戏。

卢奂则是好奇道:「清河还是博陵?」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