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9章 登基大典和皇后事真多(2 / 2)

加入书签

反正沈冬素一直想不通,为什么有这么不合理的上班时间!特别是大冬天,天都没亮呢。

她坚持让凌墨萧改早朝时间的原因是,等凌墨萧去高丽,就由她和大宝每天参加早朝,她才不想这么早从被窝中爬起来呢!

呃,不对,是大宝,孩子正在长身体呢,哪能凌晨三点就从被窝中拽起来!睡不好会长不高的。

改早朝时间的问题,只有一些老御史反对,说这样会让官员养出惰性。

但被更多的官员反驳回去,看来大家都不想早起,特别是幽州的冬天又长又冷。

然后就是,整个二月,每天早朝时,先议完正事,等百官上报环节,便是各种反对新政的事。

他们好像分工合作一样,一帮人极力反对,陛下不选秀之事。

一帮人极力反对皇后监国,又一帮人反对幽州律的实施,人家还不是全面反对,而是死扣某一条,大书特书。

更有反对女官的,反对男女同学院读书的,反对取消有功名人士免税免赋的,再有反对皇上给幽州本土官员,特别是那批凌王属官封官太高。

这一点,很明显是针对莫修谨。知晓莫修谨才能的人,是怕他是皇后宗亲的身份。不知晓他才能的人,则揪着他有疯病一条不放。

在长安乱中能以杀震之,但现在朝堂之上,皇帝就不能靠杀治国。

凌墨萧被吵的头痛不已,还得一件件处理这些事。

沈冬素还没监国呢,也没落得清闲,那些命妇接二连三地进宫拜访,每次来都带着自家漂亮的闺女,打的什么算盘连小宝都知道。

“那个姐姐想当父皇的侧妃对不对?”

沈冬素看着女儿天真又好奇的小脸,很无奈地道:“不是的,她们只是想来看看咱家有多漂亮。”

还有人另辟蹊径,跑去拜访沈家人,半是恐吓半是请求,想让沈爷爷和沈父来劝皇后,不能干涉啦,要给皇帝纳妃啦之类的。

当然也少不了贵妇来找蒋氏,那段时间蒋氏可张狂了,皇后之母的派头摆的十足。

但她只见了一回客,仲阳便让嬷嬷守好门,不许她外出。同时对外称病,不能见客。

幸好二姨母来了,能治住蒋氏。万一她真在外人面前说点什么,还真拦不住她。

沈爷爷和沈父烦不胜烦,是真心想回光州。但莫修谨跟他们聊过之后,他们明白,现在就算回光州,也逃不掉这些烦心事。

便听莫修谨的,直接锁了庄园的大门,同样对外称病,除了至亲谁也不见。

至于弹劾莫修谨官职太高的折子,莫修谨自己是想辞官,去万书阁,庞先生远在高丽,由他来管理万书阁正合适。

结果这一点被凌墨萧和沈冬素联手驳回,莫修谨必须在朝堂上,等冬素监国的时候,他就是冬素最大的依仗。

各退一步,凌墨萧给莫修谨调到六部之外,新设立的司农部任职。不在六部要职上面,而是管粮种、粮仓、粮草以及各地的农科。

这是完全干实事的职位,这才没人弹劾了。

但对于选秀一事,无论是谁上折子,皇上都不松口。

甚至有人想将太皇太后请出来,以孝压制。结果不知怎么回事,之前还往皇上后宫塞人的太皇太后,这次竟然不愿意出面。

太皇太后可是亲眼看过长安乱的人,她现在只想安心养老,新帝后宫的事,她才不给这些权贵百官当枪使呢!

人是不可能那么轻易改变的,就像蒋氏,儿女都劝着,她也很难改。让太皇太后改变的原因,是废后从中劝解调和。

选秀之事实在闹的太大太烦人,沈冬素在莫修谨的建议下,模棱两可地对贵妇们说。

这一次选秀是因为皇上要亲征,所以才取消的。至于三年后的情况,届时再说。

这话传出去,就变成皇后说三年后再选秀。如此一来,大家还能接受。

只有凌墨萧不甘心,什么时候皇帝要不要纳妃,还得听百官的?

沈冬素笑道:“反正三年后你再找个理由,不选就行了。”

“他们现在反对的厉害,是还没见识到本宫的手段,觉得我这个农女皇后好话说。”

“等我监国的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手段,保管没人敢再提。”

“万事开头难,你才登基,百废待新,别为这种小事耽误时间,影响心情。”

沈冬素对于麻烦事,总能抓住重点,只要重心不偏,别的外因都不算啥。

对于选秀纳妃一事,她只要确定凌墨萧的心意,是不动摇的。至于旁的,她才没精力多管呢!

估计有不少贵妇在背后议论,怕自家漂亮女儿被皇后娘娘针对啦,不许贵女进宫啦,胡乱给贵女指亲啦等等。

让她们失望了,皇后娘娘要做的事太多,才没精力去针对她们口中的漂亮姑娘。

有些事她会让一步,但有些她是一步也不让。

主张取消女官制的,皇上直接一句,女官隶属皇后,不归六部管辖。

一应俸禄、官职、差使等等,都归皇后所管,并不影响朝政大局,没理由取消。

接着幽州本土官员就嘲讽说,人家女官又不上朝,又向户部要俸禄,关你们啥事?

莫不是你们嫉妒女官的才能?担心被她们抢了位置?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