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2章 神奇的幽州(1 / 2)

加入书签

要非说皇后有啥让人不满的,就是她还要改百官写折子的格式。

她最烦文官写折子,先写上千字的颂文,文采非凡,花团锦簇一般的文章,在她这里,统统打回去重写。

说什么,这么会写文章去投稿报社啊!本宫要看的是报告,不是你们从吹嘘拍马!

甚至还给他们发报告模板,那写得干巴巴的,通篇大白话,完全就事论事。

文官叫苦不已,这样写折子,留存史上,都以为我等没学识呢!

倒是武官很喜欢,他们写折子就很合皇后的胃口,发生什么事?需要朝廷什么帮忙?以后怎么改?后续如何跟进?……

一目了然,再和几个官员开个讨论会,几次讨论就把事情解决了。

除此之外,皇后还喜欢开大会,不光找文武百官开,还会安排各机构来开。

如初一下午召开‘全民教育’议题大会,由万书阁主导,国子监、户部官员全部参议。

大会之后,每人写一篇论文,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写一些华而不实没论点的东西。

初五下午召开‘工业改革’议题大会,特批商行管事进宫参加会议,另有工部、工业学院、各阶级代表参会。

甚至还过一场‘牧民迁徙,防草原沙化’议会,一群臭哄哄的牧民骑着马或鹿赶过来开大会,把百官都看呆了。

这种事要议什么?草原沙化是什么东西?北疆的领土那么大,多点沙子对我们大夏又没影响。

至于由医学院召开的‘全民卫生保障’‘妇幼保健’‘老兵医保’等等议题,同样是长安来的官员闻所未闻的。

不过经过这大半年的捶打,他们已经渐渐能接受,幽州不管是朝政,还是帝后对大夏未来的发展上面,跟长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说长安已经宛如一潭死水,偶尔丢两块石头下去,炸出一声响来,但很快也会沉寂。

而幽州便是一条蜿蜒磅礴的长河,滔滔不绝,形态百变,而你若不努力跟上,很快就被抛在后面,或者被浪拍打在岸边。

皇后直言道,以前治理天下,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现在不是了。新笔趣阁

我们要的是全民一心,当初幽州那般萧条,就因为本宫做到了军民一心,才抵挡住了北疆的入侵,才守住幽州。

皇后喜欢新鲜的策论,每日早膳时会看报纸,甚至看到某一篇文章很有趣,还会写短评。

如此一来,那些文人才子,越发喜欢往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皇后不兴文字狱,曾经有一人的文章,忘了避讳皇后的闺名,直接将十一月写成‘冬素’之月,而报社也未察觉,直接发表。

后经人提起,从那文人到报社,全部惊出一声冷汗,吓的肝胆俱裂,连夜到皇宫门前跪着磕头。

帝王之家对姓名的规避简直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曾经有秀才改茂才、不许百姓食鲤鱼等等。

他们竟然直接将娘娘的闺名写在报纸上,给千万人诵读,这可是犯了大忌啊!

结果皇后娘娘不光没生气,还派女官安抚他们,笑说,冬素是古称,难道因为这是她的闺名,她便将这个古称抹去不成?

皇后娘娘的大度之名,瞬间传遍幽州,继而传篇天下。

文人墨客更是喜之不禁,自古以来因写文章不小心犯了避讳,犯下大不敬之罪的文人,不胜枚举。

而在我们大夏,在幽州,以后这都不是罪行了啊!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