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4章 加入WTO的得与失(2 / 2)

加入书签

说着伸手示意众人重新落座,自己也坐到了会客室的主位上:

“不知道黄局长这次专门带一个团队过来,具体是想要咨询什么问题?”

眼看着进入了正题,黄和维脸上的表情也跟着变得严肃起来:

“我想,常总或许听说过‘西气东输’项目?”

常浩南点了点头:

“在新闻上看见过。”

这种大工程,哪怕这辈子还没来得及关注,上辈子也肯定听说过。

“那我就长话短说,不介绍西气东输工程本身的情况了。”

黄和维干脆利落地继续道:

“是这样,我们管道局准备竞标西气东输一线陇原段两个标段的建设项目,总计长度大约430k。”

“但经过实地勘察之后发现,这个区域包含沉降带、黄土暗穴、沙化土壤、季节性冻土等等情况,地质特征非常复杂,输气管道又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千年工程,半点马虎不得。”

“前些天,我偶然听说您之前和科学院计算所那边合作,给青藏铁路项目出过一套工程设计工具,铁路部门那边评价很高,所以就想着让秦文贵同志来引见一下,看看您能不能从理论层面上给我们一些指导,也能提高我们竞标的成功率。”

“当然,资金这方面您不用担心,我们华夏石油相比其他单位,在经费上面还是比较充足的……”

这话常浩南倒是信。

石油系统嘛,钱肯定是不缺的。

但是……

“黄局长,恕我直言。”

他斟酌了一下语句: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西气东输项目现在应该还没正式走完立项审批流程吧?”

作为乙方,在接课题,尤其是接这种牵扯甚多的课题之前,还是得把情况了解清楚。

要说是一般的项目,那还有可能是先找人把活给干了,然后再走竞标流程。

但西气东输可是最高层挂了号的西部大开发标志性项目,谁敢这么玩怕是嫌命长到续不完。

高低也得先立项再招标最后动工。

而这么算的话,哪怕是未雨绸缪,对方未免也来的太早了点。

要知道,对于一家国企来说,在没项目的时候先出钱搞研究,流程上是相当麻烦的。

在常浩南的印象里,管道局属于半个垄断性质的单位,似乎不太应该急于这一时才对。

“唉……常总您有所不知。”

黄和维抬起手捋了捋头发:

“咱国家这不是加入WTO了么,其中的一项条件,就是开放西气东输完全市场化运作,将管道建设项目面向全世界进行公开招标。”

“是这样?”

常浩南眼眉一挑,语气中透露出几许惊讶。

之前他还在跟丁高恒和兰新志说起过加入WTO可能引发的鲶鱼效应。

结果这才几天功夫,竟然就已经看出影响来了。

只能说确实是立竿见影。

但旁边的黄和维却不知道常浩南为何惊讶,还以为是这位军工出身的同志在担心国家的能源安全,于是赶紧解释道:

“纳入市场化运作的只有管道部分,上游的油气田和下游的接收站还是在我们手里,所以倒不用担心能源安全的问题。”

“只是我们觉得,西气东输毕竟是咱们国家的重点项目,要是公开招标之后,所有工程都被外国人给拿了去,这个脸可就丢大了,所以局里面经过讨论决定,至少要集中力量,拿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段,考虑到我们的技术底子比较薄弱,所以肯定要提前开始做一些针对性的准备,这才想着过来找您。”

常浩南微微点头,示意自己已经了解:

“关于你们调研获得的地质情况,有没有更详细的报告、”

“当然有,而且我们这次也带过来了。”

黄和维说着从旁边的公文包里掏出两摞厚厚的资料交给常浩南:

“请您过目。”

后者接过来,放在腿上翻开看了看。

确实如刚才黄和维所说,这四百多公里的管道把管道铺上去,用不了多少年就要沉降变形。

要是考虑地质灾害和极端天气,那就更麻烦了。

绝对是地狱难度的施工。

不过么……

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意味着有挑战性。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单纯的工程力学,这个课题还会涉及到常浩南一直想要研究,但还没找到着力点的领域——

计算材料学。

所以,他决定。

接下来。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