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6章 大地之眼(1 / 2)

加入书签

在三方合作的签字仪式结束之后,沪东厂在随后的几天里安排了一系列项目研讨会。

也就是把三家公司具体负责技术问题的人员凑到一起,具体说明一下LNG船项目当前的预研情况、设计目标和后续的工作任务分配。

按照原本的计划,常浩南虽然并未亲自参与项目,但还是准备旁听一下这个研讨会,过些天再回京城的——

一来,这是雷志兴和刘方平二人第一次在没有人带的情况下单独接这种大活。

二来,这也是他开发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自动诊断系统第一次投入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

不过,计划赶不上变化。

仅仅第一场研讨会结束之后,第二天下午,他就接到了一通来自孟震远教授的电话。

华夏地质调查局的同志已经完成了首批的三组地质情况勘探,并且把获得的样本带回到了京城。

目前正在进行基础项目的分析测试。

于是,思索再三之下,常浩南还是决定,提前中止上沪的行程。

……

两天后。

华夏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当常浩南回到京城稍作休息,然后赶到这里时,孟震远和李年恒二人已经在一间会议室里等了有一段时间了。

除了他们以外,还有来自地质调查局,以及研究所的十几名技术人员。

“常教授,您好。”

见到常浩南走进门,坐在会议桌左侧首位的一名中年人当即起身,和前者握了握手,紧接着自我介绍道:

“我是翟明国,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变质地质、构造演化和火成岩石学,负责主持对这次勘探结果的分析,当然,也是全方位配合您的工作。”

说话间,他已经把常浩南引到了会议桌的主位上。

对于翟明国的表态,常浩南感到略微有些惊讶。

毕竟一般来说,像是这种级别的合作,对面一般都会派个院士坐镇。

即便不负责具体工作,也能在争取资源方面发挥一些作用。

同时也能避免本单位被排挤或者边缘化。

但是看眼前这个架势,似乎是没有这么个人。

否则不会让一個研究员来牵头。

不过这对常浩南来说倒不算坏事。

毕竟,他虽然还不是院士,但也已经不需要借助别人的名头来争取资源了……

“既然是合作研究,自然是相互配合。”

常浩南落座之后,又跟对方客套了几句。

紧接着便进入了正题。

一名来自地质调查局的代表首先走到会议室另一端的小讲台前。

幕布上很快投影出了一份PPT。

“各位同志,我是本轮地质勘探小组的副组长,同时也是蒙省西部阿拉善地区勘探任务的领队和负责人,肖文昌,

“由于人手、设备和资金层面的问题,按照常教授和李总工的要求,我们首先对陇原东部的黄土高原区、蒙省西部阿拉善的沙漠地区、以及天山北麓的常年积雪和现代冰川作用带进行了3组、9个目标片区,总计413处详细点位进行了勘探……”

在那张经过数据降维处理的遥感卫星图上,总共统计出了近80个异常点位。

但那毕竟是一张比例尺相当小的图像,所以图上体现出来的每个“点位”,对于勘探任务来说其实都是一个任务片区。

而在每个片区中,还要确定几十上百个勘探点,进行几百甚至上千次的勘探作业。

所以,能一次照顾到3种地形特征的9个片区,确实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从年初二月份,一直到现在的半年时间里,整个勘探小组几乎一直在野外风吹日晒。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