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6章 大地之眼(2 / 2)

加入书签

这一点,从肖文昌的肤色上就能看得出来——

脸、手和颈部这些暴露位置,和手臂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色号。

会议室里其它两位领队的情况也基本差不多。

因此,在他对勘探任务的说明告一段落之后,全场几乎当即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的部分,是我们对勘探点样本进行现地分析的结果。”

直到掌声逐渐微弱下去,肖文昌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才又继续道:

“首先是我负责的阿拉善地区,总共两个片区,80处勘探点。”

幕布上同时切换出了那张常浩南再熟悉不过的地图,然后放大到了蒙省最西部的位置。

那里有相隔不远的两个标记。

“根据遥感卫星提供的结果,我们分别对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处沙漠进行了由外及内的多点勘测,具体结果如下……”

“由于风化作用的存在,两个沙漠在表层,也就是深度0.5-2米以内的部分,并没有明显的特性差别,但在更深一些的位置,尤其是3米以上的位置,我们观察到两个片区的水分分层情况出现了明显区别。”

“此外,得益于遥感卫星图的指引,我们有幸在腾格里沙漠东南部发现了一个过去从未关注到的古河道系统,也算是一项意料之外的收获……”

台上的肖文昌语气逐渐变得激动起来。

对于他这样一个入行超过二十来年的老家伙来说,这次任务绝对带来了全新的工作体验。

过去,地质勘探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碰运气。

因为这种活是个三维立体的工作。

在地图上看着可能没多大的地方,真要派人进去,那不同位置不同深度不同采样方式,一个全套下来半年算是效率极高。

如果遇到点难啃的骨头,那搞上个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常事。

这还不算在过程中要付出的风险。

而一顿操作下来,大概率还是什么都没发现,白费事。

最多发上几篇论文交差。

要想获得一些真正有意义的结果,那往往要经过几轮甚至十几轮勘探。

基本纵贯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了。

但是这一次,他却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有的放矢。

虽然勘探过程本身的艰巨性并没有什么变化,但那是真能出成果啊。

上面给他几个目标片区,一轮勘探下来,就发现了不少新玩意……

如果以后也能继续保持这个效率,那肖文昌觉得……

考虑到自己距离彻底干不动退居二线大概还有个十来年,院士好像已经在向自己招手了……

“……”

“总之,我们初步推测,有可能是由于含水量分层的区别,导致了极化SAR信号在穿透沙层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散射和折射,所以在卫星图上呈现出了不同的信号反应……”

说到这里,肖文昌稍微停顿了一下,端起讲台上的杯子准备喝口水。

而刚刚一直没有说话的李年恒此时也突然插了进来:

“肖组长,麻烦等一下,我有个问题。”

因为这算是一次正常的学术交流会,而不是项目答辩,所以并不一定需要等台上的人全部讲完再进行集中提问。

“虽然不同的水分分层情况确实会影响到SAR探测的结果,但如果只有这一个原因的话,那我们即便用常规手段,应该也是可以直接分析出来的。”

“而实际情况是,我们进行的第一轮分析并没有体现出这两个片区之间有什么差别,直到常教授用新的计算方式处理过之后,才发现二者反馈的信号有明显区别。”

“所以,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